應舉鎮(zhèn):粉條加工“老手藝”成為致富“新產業(yè)”
時間:2023年12月27日 點擊次數:2965
眼下正值紅薯粉條生產上市的時節(jié),12月26日,走進應舉鎮(zhèn)高呂寨村封丘縣興農專業(yè)種植合作社紅薯粉條加工作坊,負責人梁金剛正忙著清洗打漿、過濾和粉、漏粉、撈粉……
“可多人都勸我們用機械做,如果是機械操作的話,那個口感不一樣,我們這一直都是手工操作,所以我紅薯粉好賣。每到粉條下來的季節(jié),都會有很多人打電話咨詢和預訂,大部分都是回頭客哩!”梁金剛介紹道,“年年這個時候,周邊種植紅薯的群眾,也會到我這進行打粉、加工粉條。”
據了解,梁金剛家經營紅薯粉條作坊已有十幾年了,現在不僅加工粉條,也種植紅薯,在他的帶動下,全村已有三十幾戶群眾開始種植紅薯,經過深加工后的紅薯身價翻了幾番,曾經的“土疙瘩”變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“金疙瘩”。
“我也跟著種了5、6畝紅薯,合作社還教了我加工粉條的手藝,除了自己賣粉條,還能在合作社再掙個工資,‘冬閑’人不閑,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!”脫貧戶梁尚田高興地說。
紅薯深加工一頭連著農業(yè)、一頭連著第三產業(yè),不僅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,還延伸了紅薯種植產業(yè)鏈。近年來,應舉鎮(zhèn)充分發(fā)揮本地資源,深入挖掘村莊傳統(tǒng)優(yōu)勢,持續(xù)發(fā)展紅薯粉特色產業(yè),讓“老手藝”更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“新產業(yè)”。
“接下來,我們將在嚴保質量的基礎上,積極推動農戶手工粉條制作加工,打造品牌效應。同時,引導幫助農戶用好手機‘新農具’,探索直播‘新農活’,進一步擴寬市場,力爭把綠色、優(yōu)質產品帶去更多地方,實現直播電商與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‘跨界’聯動。”應舉鎮(zhèn)黨委書記張璐璐說道。(封丘電視臺)